豪宅、跑車、名表……所有標榜和沉淀財富的奢侈品,概莫能夠超出富人們的眼界。
如今,古玩字畫已成為浙商的新寵,并為他們博得“奪寶奇兵”的雅號。前不久,明末清初畫壇巨擘陳洪綬的《花鳥圖冊》被浙江中凱集團以2800萬元拍回,慈溪一買家今年在國外三次出手就購回3000多萬元回流文物,寧波一藏家甚至打算出資1億多到國外“搶寶”。
浙江省收藏家協(xié)會有關人士表示,活躍在境外回流文物拍賣市場的浙商實力雄厚,其購買力已占國內市場的50%強。不僅如此,北京嘉德拍賣公司統(tǒng)計稱,浙商也占據(jù)了有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之稱的北京市場30%的成交額。
然而有跡象顯示,這些先富裕起來的人們正在以藝術的名義進行一場資本盛宴。
玩物勵志?
看見銀飾造像、老繡片、古家具,就看見西湖邊的“和茶館”了。
這是杭城惟一一家以古董收藏為主題的茶館,風格古樸典雅,琳瑯滿目的收藏品令人流連忘返、嘖嘖稱奇:紅褐色的古老家具因時代久遠的摩挲變得光滑而細膩,在燈光下反射出古典而華貴的美麗;樸實的圓圓青石墩上有行云流水般纏綿的浮雕花紋,凝重中多了些許靈秀;有白底青花的瓷具,白底溫潤剔透,青花晶瑩艷澤。
1999年,杭州人龐穎靈機一動,將其所收藏的古玩玉器搬進新開設的茶館,意外地獲得了眾多茶客的激賞,游客與收藏愛好者也紛至沓來,F(xiàn)在,這家茶館在蘇州和日本都有了加盟店,“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大受歡迎!拔覀儾皇且晃斗鹿,這里好多擺設都是‘老東西’(行話,古玩)!饼嫹f笑稱,玩物“勵”志,好多朋友都是一不小心玩出了花頭,成了古董收藏家。
事實上,一股收藏熱正在浙江有閑階層中大規(guī)模蔓延。家住杭州半道紅社區(qū)的余強早年專事炒股,自從1990年代玩玉以來,他經(jīng)手的玉石少說也有上千塊了。如今,他手上戴著兩顆大大的祖母綠,腰帶上栓著一對玉麒麟,甚至穿著圓口布鞋的腳腕上也系著一圈小玉片。余強晃晃手指上的玉疙瘩得意地說,這小玩意兒的行情為10萬元,相當于一輛車。
而與寧波、紹興等地投資書畫的大老板比起來,余強不過是“小搞搞”。
浙江徐龍食品集團老總徐其明就是個大玩家。在最近舉行的蘇富比香港秋季拍賣會上,這個身家數(shù)億的浙商拍回兩件東西,一件是450萬港幣的清雍正粉彩桃紋盞,另一件是400萬港幣的元代青花龍紋罐。加上之前倫敦和紐約拍賣會上的競拍,徐單單今年的海外文物購買投入已經(jīng)超過3000萬元。
大手筆的浙商比比皆是。在北京“2004年中貿圣佳春季拍賣會”上,浙江中凱集團以2860萬拍得明末清初畫壇巨擘陳洪綬的《花鳥圖冊》,而其起拍價僅為500萬元。今年6月,祖籍浙江溫嶺的南京天地集團老總楊休更是揮金如土,以6930萬元天價取得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得手后的第一句話是“不貴”。他認為,畫價與國力密切相關,只要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走好,有實力的買家越來越多,畫價的上升空間還很大。
在參觀浙江金輪集團的文物珍藏后,原浙江博物館館長汪濟英連聲感嘆“大開眼界”。該集團已投入3億元資金,購得了包括瓷器、玉器、明清家具和書畫等各種藝術品1000多件。其中較大的有:2000年在上海,投入100多萬元從新世紀拍賣公司手中獲得了雍正胭脂紅琺瑯彩碗;2001年,斥資398萬元從天津買進一對清朝紫檀的頂箱柜,投入1500萬元在香港購得了乾隆粉彩如意樽。汪濟英表示,其中許多東西是在一些大博物館也屬罕見的珍品。
據(jù)浙江省文化文物市場管理辦公室盧炳均介紹,目前,在浙江比較大的民營企業(yè)從事大規(guī)模的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的有10多家,如金輪集團、新一佳食品公司和徐龍食品集團等,總投入資金達6億元以上,主要集中在慈溪和寧波一帶,單是慈溪就有五六家。
新投資游戲
“我手頭有點資金,你看買點什么書畫比較能賺錢?”
杭州一位著名畫家經(jīng)常接到一些民企老板的電話,咨詢如何投資藝術品市場。這使他心生念頭:不如搞個專門的公司做企業(yè)文化投資咨詢。
而對于這種為浙商充當智囊的做法,旅美收藏鑒賞家崔如琢就毫不諱言。今年5月15日在北京嘉德拍賣會上,崔如琢向一位青年浙商推薦了吳昌碩《花卉十二條屏風》,最終以1650萬元競得這件拍品。據(jù)透露,這位浙商正在計劃自建博物館,近兩年為了充實博物館館藏,崔如琢已幫助他在中外各種拍賣會上投入了3000余萬元。
隨著浙商“買畫”熱潮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民間資金流入藝術品市場。浙江皓翰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蔣頻這樣形容:“今年在拍賣場上民企老板占到了買家數(shù)的70%,而舉牌的人至少有20%是陌生面孔。”
浙江博物館副研究員趙幼強認為,浙商出手之快、之大方,簡直就是在“搶寶”。許多企業(yè)家甚至在自己公司搞起了陳列室、博物館,藏品之豐富,檔次之高讓人驚嘆。前不久,浙江博物館搞了一次大型鑒寶和賞寶活動,幾位浙商的精品的價值已經(jīng)超過了浙博的庫藏。甚至有人開玩笑,他們的兩個“罐頭”可以抵大半個浙博的庫藏。
浙江軍團的崛起,給本地的書畫拍賣市場也帶來了迅速發(fā)展的契機。有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杭州書畫拍賣的規(guī)模雖然不及北京、上海兩地,但成交量卻在明顯增加。今年7月10日舉行的浙江一通2004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為2705.113萬元,成交率超過了90%;8月8日舉行的溫州匯豐2004書畫拍賣會總成交額雖然只有883.46萬元,但成交率超過了95%;8月15日舉行的浙江皓翰2004夏季書畫拍賣會總成交額為2186.487萬元,成交率也達到95%。而浙商銀行與匯豐合作的秋季拍賣會,成交率也超過了94%。
2003年以來,浙江富豪們開始出現(xiàn)在國際拍賣會上,甚至用重金求購流失國寶。去年9月,在美國紐約舉辦的中國瓷器拍賣會上,一位來自浙江的藏家一口氣花16萬多美元買下4件青花瓷器,讓國際媒體感到“不可思議”。
上海某旅行社近日組織了一個特殊的赴歐旅行團。該旅行團的成員基本上是一些來自江浙的收藏愛好者,其出游目的就是“淘寶”。12天的旅行結束,不少人都尋覓到了自己滿意的中國藝術品。而他們充沛的買氣,也令歐洲古玩界人士大開眼界。
德國納高拍賣行掌門人羅賓先生說,據(jù)他們近年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買家隊伍中有五成是中國人。他們的購買力占拍賣總額的近三成。其拍賣的亞洲藝術品中,有70%是中國藝術品,而幾年前還是日本藝術品占了70%。
浙江佳寶拍賣行總經(jīng)理汪驥分析指出,浙江民營企業(yè)經(jīng)濟發(fā)達,浙商是海外中國藝術品包括回流文物購買的主力軍,購買力占全國的50%左右,回流文物購買力將占近1/10。
“哪里有中國藝術品,哪里就會有浙江藏家的身影。”中國工商聯(lián)合會古玩業(yè)商會理事朱浩云表示,浙商已成為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新主力軍,他們在藝術市場上的沖鋒陷陣為火爆的藝術品市場增色不少。
“漲”聲迷局
“沒有泡沫!”收藏愛好者眾口一詞。
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閻振堂認為,盛世藏寶,藝術品市場是宏觀經(jīng)濟的風向標。而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大量民間資本急尋出路,由于近幾年房地產(chǎn)和股票市場的萎縮,使得藝術品成了一條良好的投資路徑。
藝術品投資是世界上公認的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資項目(金融、房地產(chǎn)、藝術品投資)之一,其回報率之高,資產(chǎn)轉移兌現(xiàn)之靈活,已成為諸投資者的共識。據(jù)統(tǒng)計,目前金融證券的年均投資回報率為15%,房地產(chǎn)為21%,而收藏藝術品則高達26%。
據(jù)中國藝術品投資網(wǎng)站統(tǒng)計顯示,截止到2004年5月1日,中國藝術品產(chǎn)權投資僅半年收益率已高達16.1%,個別投資品種半年回報竟高達80%。也就是說,某些操作短期投資(買進賣出)的人極有可能實現(xiàn)一夜暴富。
而一些成功案例無疑也深深刺激著浙商們的神經(jīng)。例如,1996年,紹興小小集團以94萬元拍得明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筆意圖卷》,時隔3年,該集團又以338元拋出,增幅2倍多。記者從浙江佳寶拍賣行了解到,最近一位寧波老板就興致勃勃地玩起了藝術品投資游戲,首開個人古玩拍賣專場,一口氣拋出273件歷代古玩套現(xiàn)。
原浙江博物館館長汪濟英表示,投資獲利并非普遍現(xiàn)象,最近,杭州娃哈哈、華立等知名集團也購進藝術品,興建陳列室、博物館,通過保護民族文化的方式提高企業(yè)文化。
另一位業(yè)內人士則指出,浙商參與拍賣藝術品,還是一種巧妙的規(guī)避稅收之道———民營企業(yè)獲得的拍品可作為“經(jīng)營設施”攤入經(jīng)營成本,不需要繳稅。而作為固定資產(chǎn)經(jīng)過10年或者20年折舊后,該藝術品即可化為零資產(chǎn)。但藝術品本身藏在老板們的保險柜里,時間愈長,身價愈高,既可以投資升值,還可以沖減稅收,真正的一石二鳥。
皓翰拍賣行的蔣頻證實說,許多浙商收藏藝術品都夾雜著某種經(jīng)濟利益的期望、分散投資風險、調節(jié)利潤的目的,希望能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帶來財富增值。
不過由于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不完善,也給收藏愛好者制造了一些困難。天地集團董事長楊休表示,現(xiàn)在的《文物法》趨于保守,國家應該更多地鼓勵企業(yè)收藏。因為對民辦博物館要求藏品數(shù)量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他在申辦私人博物館時沒有拿到文化文物主管單位的執(zhí)照,只得到了工商部門的營業(yè)執(zhí)照。
針對以上現(xiàn)象,浙江省文化文物市場管理辦公室盧炳均表示,浙商大量參與收藏的行為,對文物部門觸動很大。他認為,對于企業(yè)收藏,國家還應該在政策和稅收方面,給予他們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例如加拿大,對于民間收藏藝術品,國家補助60%,只要你不賣出或轉手,這件藝術品就屬于你,國家不會收回來。這樣能調動更多人來參與保護文物。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綜合處處長孫秋霞表示,文化部正著手對全國投資藝術品的企業(yè)家進行摸底,以進一步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解決他們遇到的一些政策執(zhí)行上的困難。同時,對于現(xiàn)存的一些制度漏洞,也會考慮進行逐一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