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青瓷為何難覓南京造

  正在南京博物館展出的“千峰翠色——六朝瓷器展”讓不少讀者對青瓷文物表示出極大興趣。讀者張先生就表示,在展館見到一個鼻子朝天、嘴唇鏤空的長相像“豬八戒”的人俑照片,不知道長相如此的人俑在一千多年前有何含義。另外,南京出土了眾多青瓷器皿,不知道南京以前是否也有青瓷窯。

  “豬臉”人俑瓷是否次品

  南京博物館的青瓷展館是中國古陶瓷2006年南京年會暨青瓷學術研討會的重要場館之一。記者采訪時,專家們正在展館參觀。南京市博物館館長白寧聽了關于人俑的疑問后,哈哈一笑,表示這個人俑可能并無太多寓意,只不過是在燒制時碰壞了的青瓷作品!耙话銇碚f,有人俑葬品的墓穴,應該都是貴族墓穴,但即便如此,與正常的日常生活用具相比,人們對墓葬里的隨葬瓷器質量要求不是很嚴,所以這個人俑可能不過是個‘次品’而已。”白館長笑言,“就好像發(fā)現錯幣一樣,這樣獨特的次品,對我們來說,也是很有趣,又有價值的!

  民間散瓷片 募捐修文物

  采訪時,記者有幸遇見了前來參加學術研討的著名古陶瓷鑒定專家耿寶昌先生。這位堪稱“我國古陶瓷鑒定第一人”的老學者,對此次的青瓷展贊不絕口。提起瓷器文物,耿老有些感慨,他表示,瓷器修復和人做植皮手術差不多,就好像人臉上的皮膚有缺損,用其他人工代替物補上去,即使手術再成功,也不如用人自己本身的皮膚修補好。現在,不少老百姓手上有很多有價值的瓷器殘片,這些殘片放在百姓手中,既不實用,也體現不出藝術美感,在流通市場也賣不出好價!俺h大家把這些殘片捐獻出來,我們修復文物的時候,拿這些殘片往文物身上核,這樣修出來的文物價值要比用膩子膩的高多了。修復好了,博物館可以專門弄個記錄冊,把捐獻者的名字記下,這對損獻者來說也是種榮耀。”

  南京土質差 不適燒青瓷

  據南京博物館人員介紹,半個世紀以來,南京地區(qū)已發(fā)掘、清理六朝遺址、墓葬達到上千處,其館藏六朝青瓷文物也數以千件,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六朝青瓷精品中,沒有一件是在南京燒制的。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張浦生先生告訴記者,南京至今未發(fā)現有制瓷窯址,僅在中華門外聚寶山發(fā)現了一座明代的陶窯,但也沒能好好保護和開掘。據介紹,六朝青瓷窯主要集中在浙江和蘇南一帶,著名的有浙江越窯、江蘇宜興窯等,這些窯址與依山傍水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也和土質條件相關,南京雖然有山,但土質不適合燒瓷。公元二至五世紀初的南京地位特殊,是中國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各種優(yōu)質青瓷制品在此集散、消費。所以,南京雖然不產瓷,卻匯集了六朝時代的青瓷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