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的主流與非主流

劉遠長

侯樣祥

吳愛飛

一、陶瓷藝術應該有自己的話語權

吳:劉大師,侯老師好!非常高興,今天能和二位一起做這樣一次訪談。侯老師您在北京工作,您怎么會和景德鎮(zhèn)陶瓷結緣?

侯:對我來說,真正和景德鎮(zhèn)結緣是2010年接觸了周國楨之后。周國楨老師的作品給我很大的震撼,在過去的印象中,我以為景德鎮(zhèn)就是一些瓶瓶罐罐的東西,我沒想到景德鎮(zhèn)還有這么好的作品、這么有思想的藝術家。然后這個印象促使我覺得我必須好好研究周國楨老師。然后,我就花了幾年時間,把周國楨老師作為一個現(xiàn)象,寫了一系列周國楨老師的研究文章,很多報紙和網絡媒體后來都援引我的這些調查研究材料。周老師的作品無論是從材料、技法、造型、還是意境方面,我認為在景德鎮(zhèn)都是最好的。景德鎮(zhèn)是世界陶瓷藝術之都,周老師在景德鎮(zhèn)是最好,在中國就是最好的,他當然在世界上也應該是最好的。

吳:劉大師,您是怎么看待景德鎮(zhèn)以及景德鎮(zhèn)陶瓷的?陶瓷在整個中國陶瓷歷史發(fā)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劉:中國在歷史上是個陶瓷大國,也是陶瓷文化輸出大國,景德鎮(zhèn)陶瓷在整個中國陶瓷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陶瓷文化領域,景德鎮(zhèn)陶瓷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都做出過重大的貢獻。特別是近現(xiàn)代,陶瓷藝術家們近半個世紀的探索,不但建立了自己豐富的藝術語言系統(tǒng),而且還有許多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是國畫、油畫無法表達的?梢哉f,陶瓷藝術的綜合藝術表現(xiàn)力,已經遠遠大于國畫、或者比其它任何一種門類的藝術形式更豐富了。但是一直以來,陶瓷藝術一直被排除在主流文化藝術之外,陶瓷文化有數(shù)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這應該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陶瓷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在主流藝術領域發(fā)出更加有力的聲音,在構建陶瓷藝術文化系統(tǒng)中,應該和中國畫一樣有自己的話語權,應該有陶瓷藝術自身的評判標準。

二、陶瓷藝術應該有主流藝術的展示舞臺

吳:侯老師您認為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是世界最好的,但事實上的確如劉大師所言,主流藝術界并不承認陶瓷藝術的存在,認為它還是屬于陶瓷工藝的范疇,甚至在全國美展這樣的重要藝術舞臺上,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都沒有作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在全國美展上亮相。

侯:的確是這樣,我是為輕工部陶研所做的“瓷上敦煌”跟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聯(lián)系過,因為之前我還沒有看到“瓷上敦煌”的作品,我一直與他們在說“瓷上敦煌”做展的事情,不過中國美術館就想當然的認為這些瓷器是手工藝、工藝美術,建議我們不要在中國美術館做展,F(xiàn)在,我在景德鎮(zhèn)接觸了一批藝術家,看了“瓷上敦煌”的一些作品以后,我有一個體會,我覺得雖然說陶瓷在中國藝術領域的地位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很低,但是從這些作品上,我看到了陶瓷藝術的未來與希望,它們當中不乏有非常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也不乏部分有思想的藝術家。陶瓷藝術淪落到現(xiàn)在這種不倫不類的境況,都是主流藝術界、學術理論界和官方政府的不自覺,導致陶瓷藝術這樣一個代表國家和民族精粹的經典邊緣化,這是主流藝術界的無知,媒體輿論界的無知,政府職能部門的無知。
劉:前十屆全國美展沒有陶瓷類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里有陶藝的,剛剛結束的十二屆美展也有陶藝,獲獎作品就是十二月份在中國美術館展覽,一樓二樓三樓四樓五樓,全都是十二屆美展獲獎的作品。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動漫、剪紙、圖書……唯獨沒有陶瓷,陶瓷是分到陶藝這一類里面,然后陶瓷獲獎展品呢穿插在美術館其它獲獎作品里,整個被淹沒了。陶瓷為什么讀作china?中國為什么以china命名?陶瓷歷史的發(fā)展史是整個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史,景德鎮(zhèn)作為世界瓷都,迎來了世界各地藝術工作者的膜拜,如果陶瓷藝術都沒有地位,中國的哪一種藝術發(fā)展史能夠超過陶瓷發(fā)展史?我在想剛剛過去的第十二屆美展,如果能把輕工部陶研所的“瓷上敦煌”作品選十幅到中國美術館展,那,這一屆的中國美展會有怎樣的震撼?我們的主流藝術界的領袖們,應該為自己的無知與偏見而感到羞愧。

三:陶瓷藝術應該有自身的理論學科體系

吳:陶瓷藝術一直被邊緣化,在一些傳統(tǒng)的想法里面,陶瓷就是瓶瓶罐罐,就是吃飯的碗,跟藝術一點也搭不上邊。景德鎮(zhèn)陶瓷界的藝術家們也一直在努力,我們本地的媒體也一直在呼吁,但始終收效甚微,當?shù)卣谶@方面也怕惹怒相關部門,始終不敢站出來為陶瓷藝術說話,為景德鎮(zhèn)更名正聲。在去年的央視播出景德鎮(zhèn)“仿古即是造假”之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集體噤聲,這種表現(xiàn)尤為明顯不敢站出來維護瓷都聲譽。因為話語權不在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家手里,而是在那些對陶瓷藝術根本不了解的主流媒體手中,中國國畫界的領袖及泰斗們成為所有藝術學派的學術權威,他們不懂陶瓷他們也不會深入到陶瓷領域做調查研究,但是他們卻有著對陶瓷藝術優(yōu)劣的絕對評判權,他們揮舞著權力之棒決定著陶瓷藝術的生殺大權,我覺得這在藝術領域是非;奶频氖虑椤

候:正象劉大師所言,陶瓷藝術一直未被歸于主流藝術領域,是因為陶瓷藝術一直沒有話語權,這一點我非常贊同您的觀點。沒有話語權除了因為以上劉大師所說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陶瓷藝術沒有建立自己的理論學科體系。陶瓷理論要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一個“史”和一個“論”是不能少的。所謂“史”就是中國陶瓷史,所謂“論”就是中國陶瓷學概論。早在1982年,陶瓷藝術方面就有了一部中國陶瓷史。至今為止,唯獨沒有中國陶瓷學,或者說沒有中國陶瓷藝術學。

原來的中央工藝美院,也就是現(xiàn)在的清華美院,有位教授寫了部《工藝美術概論》,后來這位教授作為學者被請到陶瓷學院來了。那么,接下來要做的這些理論體系,應該就是中央工藝美院、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這些專業(yè)院校該做的事情,可是現(xiàn)在陶瓷學院和建筑學院、化工學院和工業(yè)學院是一個類型的,它是屬于工科類的學校。只不過近些年來,它才往藝術這方面轉,它當時就是輕工業(yè)部設立的一個學院,它是為輕工業(yè)部服務的。所以,所以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從設置開始就不重視“史”和“論”。

如果中央工藝美院、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這樣的專業(yè)院校,不去研究和建立陶瓷藝術學術理論體系,其他的非專業(yè)的院校怎么會去研究,或者又怎么會有條件建立這樣的學術體系呢?所以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員、作為江西人,我決定花兩到三年把這個學科體系建立起來。因為你學術理論界如果不跟上,那么藝術創(chuàng)造界當然就沒有可遵循的依據(jù),他們又怎么可能在主流藝術領域有自己應該有的地位呢?

劉:作為一位陶瓷人,我覺得陶瓷藝術界就是缺少你這樣的理論學術研究者,站在學術的角度、用你們建立的學科體系來為陶瓷說話。只有跟陶瓷近距離接觸,你才會了解陶瓷你才不會一葉障目,對陶瓷藝術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做一些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判斷與定義。陶瓷藝術這個系統(tǒng)理論學科不建立會導致很多問題,由于沒有這個學科體系,整個陶瓷就沒有“身份證”,沒有“身份證”就沒有話語權。中國陶瓷號稱存在了八千年甚至一萬年,最后連一個陶瓷學科體系都沒有。沒有學科體系,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沒有陶瓷審美體系,陶瓷是以什么標準來審美的,我們的陶瓷藝術既可以是平面繪畫藝術,又可以是立體的雕塑藝術,它的表現(xiàn)形式非常地豐富,它可以用油畫、版畫、根雕等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可是它卻沒有作為一門學科獨立存在,卻被主流藝術的專家學者們歸類到工藝美術范疇,沒有自己應該有的身份。世界人民都認可景德鎮(zhèn)輝煌燦爛的陶瓷文化,我們這種民族的精華卻得不到自己人的認可,可見主流藝術的領袖們的本位主義、狹隘的盲目的排他性非常嚴重。

四:陶瓷藝術具備各種藝術門類的藝術特點

候:但是現(xiàn)在的陶瓷,已經是在工藝美術基礎之上的藝術,它具備手工藝的特點,也具備工藝美術的特點,更具備藝術的特點,它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了。這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派別,能夠阻擋得住的這種藝術的蓬勃發(fā)展。我準備用這兩三年的時間,比較集中地寫這么個課題研究陶瓷理論體系,并且,我是想讓它將來成為學陶瓷的一本教科書,做陶瓷的、學陶瓷的,都應該去了解這門學科。
用繪畫的藝術標準,來評論或者判斷陶瓷藝術,這本身就不公平或者說失之偏頗,這完全是兩碼事。就像中國人的長相,你非要以美國人的標準來評價,那么我們中國人長得都是丑八怪,是不是?我們的個子沒別人高,我們鼻子沒那么挺,我們的臉型是扁的,人家的臉型是立體的。如果我們不能解決我們的審美體系,以歐美的為評判標準,那我們中國人都不應該存在。所以陶瓷藝術現(xiàn)在就是這個狀況,理論上非常非常欠缺,陶瓷史就是考古史。過去幾乎沒有人想過,過去文人是不重視這一塊的。我們作為當代人,應該盡可能不讓這些遺憾留給將來。

劉:在中國欲重建文化大國,迅速發(fā)展“軟實力”的當務之急中,我們要主動爭奪世界陶瓷藝術文化的話語權,對21世紀的陶瓷藝術進行重新分類與重構,并從文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狀況中,確立陶瓷繪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與國、油、版、雕等藝術形式并駕齊驅,走上快速發(fā)展之道,這不但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文化戰(zhàn)略的需要。

吳: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陶瓷藝術,必將迎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并將逐步走進主流藝術領域,引領世界陶瓷藝術發(fā)展的方向。謝謝兩位老師!